Pretrain(预训练)Post-train(后训练)Finetune(微调) 是三种常见的模型训练技术,它们在模型的不同阶段起不同作用。

1. Pretrain(预训练)

预训练是指在大规模的通用数据集(通常是无监督或弱监督)上对模型进行初步训练,使模型学到通用的特征表示。

特点:

  • 数据规模大:如 GPT 使用了互联网上的大量文本,BERT 用了 Wikipedia + BookCorpus。
  • 任务通用:训练任务不是特定的目标任务,而是如掩码语言模型(MLM)、自回归语言建模(LM)等。
  • 无监督/自监督为主:无需人工标注数据。

优势:

  • 提供强大的语言/图像/音频表示能力。
  • 可迁移至多种下游任务。
  • 避免从头开始训练节省资源。

举例:

  • NLP:BERT、GPT、RoBERTa 的初始训练阶段。
  • CV:使用 ImageNet 上预训练的 ResNet。

2. Finetune(微调)

在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,使用特定任务的数据进行再训练,使模型适应目标任务(通常是监督任务)。

特点:

  • 数据较小但有标签:如情感分类、命名实体识别、机器翻译等任务。
  • 通常训练参数较少:可以只微调部分参数(如只训练最后一层,或使用参数高效微调方法如 LoRA、Adapter)。
  • 训练时间短:相比预训练阶段,微调更快。

优势:

  • 能在低资源任务上取得好结果(如 few-shot)。
  • 大大降低开发成本。
  • 可以针对特定领域(如医学、法律)做定制。

举例:

  • 用 BERT 做情感分析,使用 IMDb 数据集进行微调。
  • 使用 DINOv2 微调进行图像识别。

3. Post-train(后训练)

后训练是指在模型初步训练完成后,对模型进行进一步优化,通常用于增强特定能力或修正某些行为。

特点:

  • 不一定是监督任务,可能包括强化学习、对抗训练、蒸馏等。
  • 通常不改变主干架构,而是改进策略或表现。
  • 可以是人类反馈训练(如 RLHF)的一部分。

用途:

  • 对齐人类偏好(如 ChatGPT 的对齐阶段)。
  • 提升鲁棒性或安全性(如防止幻觉、毒性)。
  • 对模型做性能或行为调优。

举例:

  • ChatGPT 的 RLHF 阶段:预训练 GPT 模型后,通过人类反馈强化学习优化回答质量。
  • 模型压缩后的蒸馏训练阶段。
  • 增加冗余数据做对抗训练,提高模型稳健性。

对比

阶段是否用标签目的示例任务
Pretrain无/弱监督获取通用表示自监督语言建模、图像分类
Finetune有标签适配具体任务情感分析、NER、图像识别
Post-train不一定有标签行为优化/性能提升RLHF、人类偏好对齐、蒸馏
Last modification:June 2nd, 2025 at 10:56 pm